首页 > 學會活動 > 2012《澳门蓝皮书》:文献遗产具有世界意义
2012
05-01

2012《澳门蓝皮书》:文献遗产具有世界意义

中国网3月29日讯 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澳门文献价值已得到国际共识。早期政府文献透视出政治制度的演进、宗教文化活动产生了多元的文献、藏量丰富的葡文文献折射出葡人的殖民管治、蓬勃一时的澳门报业成为澳门特殊历史环境的写照。近年来,不少澳门文献列入了国家的保护《名录》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录》,足见澳门文献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1)《天主教澳门教区档案文献(16~19世纪)》于2010年3月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世界记忆名录》。由澳门基金会支持,澳门文献信息学会进行调研及向UNESCO申报。相关古籍及档案藏于澳门主教公署和澳门圣若瑟修院,以拉丁文、葡文、中文和其他欧洲语为主,反映了澳门在东西文化交流上的地位。主教公署的文献包括:教廷指示、信函、手稿、报告、神父数据、活动计划、会议记录,以及各地教徒的出生、领洗、结婚登记及死亡等资料;圣若瑟修院,作为一所具历史使命的神学院,保存了自16世纪以来欧洲及远东来澳传教士学习的资料,如古籍、期刊、照片等,文献涉及神学、中国文化及语言、西方学术知识、科技、哲学等领域。

(2)澳门中央图书馆所藏的《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于2010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为一部合校书笔记、随笔杂抄,乃至缮录说明等内容的稿本,涉及经、史、子、集四部以及丛书,共计经部有一百九十多条、史部二百二十条、子部一百八十多条、集部一百六十多条,丛书类九十多条,数量庞大,为四库提要稿中最重要的一家。其价值在于反映翁氏作为纂修官参与编纂《四库全书》的具体工作,从而了解《四库全书》编纂的若干过程,亦反映翁氏的学术观点和考据学成果。

(3)澳门大学图书馆三部明朝古籍于2009年入选国家文化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三部古籍原为近代岭南学者汪兆镛、汪宗衍父子的藏书,其后由澳门大学前身东亚大学校董会主席何贤购入后,并捐赠于大学图书馆珍藏。三部入选藏品分别是:《新编纂注资治通鉴外纪义》刘恕原撰,此书为明代刘氏慎独斋弘治正德间刻本,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曾是清圣祖康熙十三子怡贤亲王允祥及其子怡亲王弘晓所藏。由于注释详尽、刻印皆精,极具学术研究及版本价值。其他两套分别是《重校正唐文粹》明嘉三年(1524)徐焴刻本,有清人辛耀文跋;以及《宗忠简公文集》,由宋宗泽撰,明张维枢选,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刻本,清戈小莲校并跋,由于古籍历经明、清两代名家批校题跋,承传有序,体现中华民族历代对珍藏文献的努力,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更是港澳台地区古籍首次入选。

事实上,澳门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还有天主教修院、佛教藏经阁等,古今中外文献典籍汗牛充栋,这些珍贵文献资源,也是澳门的文化遗产,见证了澳门历史的发展岁月。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很大部分的历史文献处于尘封状态,若不尽快进行梳理、修护、揭示,难免会令澳门文化遗产严重损失。近年来引起社会日益关注的天主教档案古籍,教会正计划着手全面进行规范化的编目,其数字化的发展正在研拟中。政府对此也极为关注,文化局及澳门基金会均表示支持有关档案的梳理以及数字化项目的展开。如何保护古籍、完善数字化,以及资源共享,前瞻性的规划则尤为重要。

最后编辑:
作者:MDIS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