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近代文學學會與澳門文獻信息學會合辦的“澳門文獻整理研究暨數字化”學術研討會昨日開幕。主辦單位表示,澳門各類文獻的收藏地分散在世界各地,若能調查、共同開發與利用,將為澳門與世界各地搭起跨文化的友誼平台,彰顯澳門文化形象意義深遠。文化局副局長陳澤成指出,保護文獻最終是為了使用,如何利用現代化技術使澳門的各種文獻能公開檢索,將是文化工作者的責任。
調查開發分散各地文獻
學術研討會昨起一連兩日舉行,開幕式昨日上午十時假澳門大學圖書館演講廳舉行,中聯辦文化教育部部長劉曉航、行政會發言人唐志堅、文化局副局長陳澤成、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吳志良、澳門大學校長姚偉彬、澳門近代文學學會理事長兼澳門文獻信息學會會長鄧駿捷、國家圖書館主任陳紅彥、澳門大學圖書館館長潘華棟等出席。研討會邀得逾八十位來自內地、台灣、香港、日本與本澳學者,共同探討澳門文獻整理研究與數字化工作。
鄧駿捷表示,澳門開埠至今有四百多年曆史,在中西文化交融下,積存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包括漢文、葡文、拉丁文、英文等多種語言,見證了澳門各個時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藝術的發展,人們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及合理利用。文獻具有再生性,澳門文獻可以為人們提供二次文獻的編纂整理、文獻的數字化以及建設數據庫的物質性基礎,是澳門文化產業取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此外,澳門各類文獻的收藏地分散在澳門、內地、台灣、葡萄牙以及歐美,若能調查尋訪、共同開發與利用,將為澳門與世界各地搭起跨文化的友誼平台,彰顯澳門文化形象意義深遠。
推動數字化建立數據庫
陳澤成表示,文獻是反映人類社會的一面鏡子,見證著社會的發展,亦反映當地民眾的精神文化素養,更是世人考究歷史的重要依據,值得全民共同保護和合理利用。然而,如何利用現代化技術使澳門的各種文獻能公開檢索,或最大程度被使用,是文化工作者的責任。希望透過是次學術交流,各地專家與本澳學者共同深入探討系統整理歷史文獻,若能結合澳門歷史城區的保護,定必可發掘和彰顯澳門的文化和歷史價值。
一連兩日的研討會,議題主要圍繞澳門文獻整理研究的現狀與展望、澳門文獻與澳門文獻綜合研究、澳門文獻數字化的可行性與構想,以及國際文獻整理研究及數字化的理論與實踐四個方向。有關專家學者並就澳門歷史文獻整理的重要性、澳門研究中國文獻整理之體會、澳門新史料的開掘與利用、信息科技浪潮下的澳門學術圖書館組織變遷、海峽兩岸三地漢語文古籍書目資料庫的建置等發表論文,透過學術交流,加強參與人士了解澳門文獻的內涵、外延、分類、流傳等核心,深化調查整理與編纂研究,推動澳門文獻的數字化與數據庫的建設。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acau-mdis.org/archives/67
- 转载请注明: MDIS 于 澳門文獻信息學會 发表